文化徐州 | 风韵千秋最徐州

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发布时间:2024-09-10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在滔滔历史长河中,徐州见证了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经历了英雄辈出、沧桑巨变的辉煌。徐州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有着独特的城市个性和人文魅力。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747.jpg


徐州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
交融荟萃、互相影响,
形成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州,
领略“风韵千秋最徐州”的魅力。

01
彭祖人文传承的亘古遗风



风韵千秋最徐州


相传,彭祖生活于中国远古尧帝之时,彭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包括养生学、烹饪文化、武术文化和鼓乐文化等方面。诚如毛泽东所言,彭祖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长寿之人”,是他“发明了烹调术”。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749.jpg



 · 徐州城的故事,从彭祖的一碗汤开始。传说篯铿献雉羹给尧帝,结果尧帝吃后神清气爽,将篯铿封于彭,也就是今江苏徐州,立大彭国,从此,篯铿成为彭祖。

 · 现在徐州人喜爱每天早上喝的饣它汤,即来源于彭祖的雉羹,已经成为徐州人的饮食名片。相传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徐州时品尝了此汤,感觉味道鲜美无比,问卖汤者:“这是啥汤?”卖汤者机智地回答:“皇上说得对,这就是‘饣它’(‘啥’的谐音字)汤。”饣它汤由此得名。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751.jpg


 · 徐州名菜羊方藏鱼也始创于彭祖。相传彭祖的小儿子下河捞鱼,因为怕彭祖回来责备,就把抓到的鱼放进正在煮的羊肉汤里,等彭祖回来吃到鲜美的羊肉,问清缘由,彭祖便发明了这道羊方藏鱼,鱼、羊共煮凑成了一个“鲜”字。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754.jpg


而彭祖伏羊节,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徐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由当代人总结创制的节庆。伏羊节定在每年入伏时期,是伏天里受人喜爱的“狂欢节”。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758.jpg


彭祖文化影响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字文化、哲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人体文化、养生文化以及烹饪文化等等,对徐州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

02
刘邦开国立业的大风起兮



风韵千秋最徐州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01.jpg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的一首《大风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此诗歌虽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03.jpg


丰、沛县作为汉高祖的生长之乡,至今流传着众多关于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已知的约有30多个,从刘邦出生、成长、起义直至成就帝业,在其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与之相关的故事,线索清晰,内涵丰富。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06.jpg


在人文思想方面,汉朝文化奠定了儒家正统、道佛两翼三足鼎立的意识形态基础。中国第一位比丘尼是徐州人,第一部佛典目录学著作的作者是徐州人僧佑,以及后来北魏时期徐州高僧北上讲学而使佛学逐渐汉化,都说明江苏北部在人文思想领域是非常活跃的地区。

在政治体制方面,汉代率先打破王侯有种的俗论,为后代君王起到借鉴作用。钱穆说:“汉高祖代表着中国史上第一个平民为天子的统一政府之开始……秦国统一,只是旧局面转换到新局面之最后一步骤,必待汉高祖以纯粹平民为天子,始是正式的新时代之开始。”

在军事哲学方面,反抗暴秦与楚汉相争给历史留下了许多典型的范例,尤其是心理战术的成功运用,极大丰富了战争智慧的宝库。至今在我国仍然十分流行的象棋,就是以“楚汉相争”为文化背景,以“楚河汉界”为敌我界线的一种以心理活动为主的斗智型娱乐活动。

在语言文学方面,汉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闪光的年代,留下了许多永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成语“破釜沉舟”等,有广泛的普及率和极强的生命力;汉代的赋体散文,章华辞丽,气势恢宏;乐府诗歌体察民风,承前启后,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在艺术创作方面,戏曲题材中亦有大量的楚汉内容,经典之作悲剧有《霸王别姬》、喜剧有《高祖还乡》、正剧则有《追韩信》《斩韩信》《鸿门宴》等,几乎成了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常青树。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08.jpg


03
苏轼亲民为民的清风徐来



风韵千秋最徐州


黄楼明月,长留太守清风。这是徐州人民为纪念苏轼而写,常被世人看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警示官箴,为徐州造就了“清风徐来”这股人文之风。众多文化大家与徐州有着深厚渊源,其中尤以苏轼最令人瞩目。“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这是徐州人民对苏轼最好的评价。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11.jpg


苏轼知徐州期间勤政爱民,建苏堤、抗洪水、察民情,著有诗词190余首,更有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等众多胜迹,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13.jpg


苏轼具有扎实的两汉文史功底,他任徐州知州期间,对徐州汉代遗迹和遗风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探究、梳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元素,融于为人为文为政当中。在徐州的两年,苏轼充分利用任职机会,整体考察了徐州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物产状况,并将自己的分析、判断和建议写入了《徐州上皇帝书》。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16.jpg


在苏轼的倡导下,徐州文风粲然,成为当时的文学创作高地,从文化史角度而论,接续了汉代楚元王刘交和刘向、刘歆父子以及后来一批文人、学者,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化繁荣时期,逐步引导、濡染崇侠尚武的民风向文武兼备转化,通过岁月积累,使徐州汉文化更加底蕴深厚。

为徐州百姓免受寒冬之苦,苏轼在白土镇寻煤,解决了百姓冬天烧火取暖问题;黄河水患让徐州城数次受其害。苏轼身先士卒,筑堤护城,洪水退去,修建“苏堤”“黄楼”;苏轼还高度关注徐州的战备,他认为徐州城防备力量严重不足,上书皇帝,充分阐述了徐州的战略地位,建议对徐州增加军防和加固徐州城垣。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20.png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22.jpg

04
徐州会战、淮海战役的风云鏖战



风韵千秋最徐州


1938年,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大规模防御战役,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场徐州会战,充分彰显了以徐州人民为代表的中国军民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24.jpg


抗日战争期间,徐州诞生了一支独特而伟大的抗日力量——运河支队。运河支队主要活跃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曾受到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盛赞。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27.jpg


1944年,侵华日军特务调查机构对峄县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的报告中,共梳理了4支队伍,其中,运河支队的主角胡大勋被日本人列为“匪首”之榜首,让日军闻风丧胆、极其痛恨。如今,首部诠释运河红色文化的革命题材小说《大河》已经面世,以此纪念运河支队。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30.jpg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最终在人民群众“小推车”的帮助下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32.jpg


徐州的红色文化历史厚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离不开徐州人民崇尚“英雄”文化的影响。时至今日,徐州人民的英雄气概也从未消减,无数优秀徐州儿女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热潮,不断创造新的伟大胜利。

微信图片_20240910090836.jpg


从蜿蜒的九里山古战场到大气磅礴的刘邦歌风碑、项羽戏马台,从宏伟的汉代陵墓到形态各异的汉兵马俑、古朴厚重的汉画像石,从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到淳朴人情的社会风俗,浑厚秀美的两汉历史文化与时代的演进相互应和,无不折射出这方水土所特有的人文精神。


评论

我要点评
点赞(0)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