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哉亭位于快哉亭公园的东南角,坐南朝北,是一座高出地面的独立建筑院落,白墙、青瓦、栗壳色大门,门楼上大文豪苏轼写的快哉二字苍劲隽秀。快哉亭东西两侧均有廊亭环绕,错落有致,历经4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修缮工程只剩下打磨、喷漆、绿化等扫尾工作了,预计五一之前全部竣工,计划五一期间开放。
修缮后的快哉亭,最亮眼的要数亭子内顶部,只见栗壳色、正方形形状的实木梁架置于顶部,四道老戗(角梁)交会于圆柱形的雷公柱,贯穿亭顶,起到加固梁架、支撑宝顶的作用,整个顶部给人稳重大气的感觉。
快哉亭每个檐角上都有4个造型各异的雕塑,一字排开,共有8组,从外到内依次为骑凤仙人、凤、马等,在廊亭屋面阳角处,新增加了6条龙吸水脊。
顶部青瓦上的花纹是按照宋朝制式定制,选用的栗壳色喷漆更耐腐蚀,更能凸显古建筑的原先风貌。
除了顶上设计讲究外,快哉亭院落中使用的地砖均为纯手工制作的灰色仿古金砖。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快哉亭的历史风貌,院落中原先高大茂盛的银杏树、白皮松、广玉兰、法桐都进行了保留,又增加鸡爪槭、红枫、罗汉松、芭蕉、绿竹,让市民游客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绿意。
昔日的快哉亭,建筑在徐州古城墙的脚上,为徐州古城的五楼之一,与彭祖楼、霸王楼、黄楼、燕子楼布于古城周围。古时每年五月十六日有庙会,香火甚盛,因建在古城东南处,又称拐角楼。
快哉亭之所以叫做快哉亭,取名于苏轼的《快哉此风赋》。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后,常约宾朋来此亭避暑赋诗。一天,苏轼登城步入新改建的亭内,有人请他命名亭名,苏轼挥毫作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从此,这座阳春亭便以名为快哉亭。
文人的品位难免偏高,所以,快哉亭在徐州百姓的口中,还有个小名儿:拐角楼。因为此楼正好建在徐州古城东南处的城墙拐角。 自快哉亭被命名后,时光过往千年。1928年,北伐军进驻徐州后,将快哉亭及荷花池辟为公园(快哉亭北面,包括现在的青年路、市政府大院的一部分,当时都是荷花池),建有九曲桥、凉亭、石桥和水阁。
1931年夏秋之交,位于快哉亭公园北门出口处的振徐电影院开业了,那是电影业在徐州最初落脚的地方;1956年9月,在公园东侧建设的动物园开放,有金钱豹、梅花鹿等20多个品种。后来又在动物园南面水池旁建了水禽岛,岛上有假山、四角亭,池中饲养了鹈鹕、野鸭、鸳鸯、天鹅等水禽。
由于动物园面积太小,又位于市中心,既不卫生,也不安全,1983年,徐州扩建彭园时,决定将快哉亭公园(时称人民公园)内的动物园迁至彭祖园。1985年,动物们搬到了城南的新家。
1981年,徐州市对公园进行了改建;1984年,经过三年改造建设的“人民公园”正式更名为快哉亭公园。
于是,几代人记忆中的园子,便如画布般呈现在眼前。而快哉亭也在原址重建,位置就在公园的东南角的高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