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九节云龙山!
从黄茅冈到东坡石床,云龙山上放鹤亭到观景台下的青山绿水布衣人家……云龙山装下了太多徐州记忆,风景一绝。
云龙山山分九节,你可以爬一、二、三节或者九节山全程游览。上山路线又分东、西、南、北四条,单爬一、二、三节山,上下一个多小时。沿着九节山游步道上走一趟,单圈则需要两小时。游步道全长6778米,贯通四至九节山主路2302米。
你也可以乘坐索道,几分钟就能到达山顶。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上山,到处都是可以休憩的地方,小亭、长廊或是一组石凳。
(摄影/HUGO)
北宋大文人苏轼咏之:“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云龙山,山分九节!
我们一起出发,去爬云龙山。
且听且望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云龙山上历史印迹叠叠斑斑,山上的古迹大都集中在北首第一节山上。
有从山顶绵延至山脚的兴化禅寺和清代陡峭险峻清净祥和的大士岩,云龙山上还有北宋张山人故址、东坡石床、天上座、云龙书院、碑廊、关圣殿等众多古迹,它们散布各处,或与历史名人的行迹相关,或与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连。
登云龙山,由北麓入。进山门后,便是一块上书“云龙山”繁体大字的巨石。字由明朝时徐州兵备左参政莫与齐所题,大气磅礴。
(摄影/Hugo)
山石不远处便是飞檐翘角,青瓦四方的利济亭。
从山北门到山顶平台这段山路,是游客登山的主路。步道两侧松柏森森,浓荫遮道。不远处的分叉口,一侧通往一节山顶,一侧通往西麓大士岩。通过一节山的步道旁,有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
(摄影/李婷)
登上第一节山,便是厚重大方古色古香张山人旧居。黄色琉璃瓦门下的牌匾上书“张山人故址”,字为清光绪三十二年徐州知府田庚所书。
(摄影/季广天)
名山与高士,人山两相依。这里是苏轼最喜欢的地方,他的《放鹤亭记》被收入《古文观止》,流传甚广。
(摄影/李婷)
这里也是自号“云龙山人”张天骥最爱的地方,他所建的放鹤亭、饮鹤泉、招鹤亭名扬天下。
(摄影/李婷)
放鹤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顶平台的东侧,坐东朝西。张山人在此驯养两只仙鹤,每日清晨望西山放飞,黄昏向东山而归,因此名亭为“放鹤亭”。
(摄影/李婷)
招鹤亭与放鹤亭一南一北,一个庄重一个小巧。上世纪九十年代“招鹤亭”匾额为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所书,现改用苏轼手迹。这里是云龙山第一节至高点。
(摄影/季广天)
始建于清朝末年,字体多样、图文兼备的碑廊,南北长约30余米。
(摄影/李婷)
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唐、宋、元、明、清碑碣,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种书体,各有千秋。既是铭功的历史文案,又是明贤的书法大观。
(摄影/李婷)
云龙山脚下,云龙书院,青墙黛瓦文蕴深厚。正由于第一节山的文化底蕴丰厚,因而成为游客最爱游览的地方。
(图/无线徐州)
规模宏大建造考究的山西会馆,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东,依山而建,背西面东,为对称建筑格局院落,由前山门、戏楼、中配房、后大殿、偏殿等主体建筑组成。
(摄影/李婷)
1987年,该馆被列为徐州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底被评定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徐州地区惟一建筑格局保留较为完整的会馆。
雄浑有力大气磅礴的云龙山石刻,清代陡峭险峻清净祥和的大士岩。明代庙宇从山顶绵延至山脚的兴化禅寺。
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曲径回廊,竹林花木;幽雅清静,别有洞天。
(摄影/季广天)
走在云龙山,漫步其间,沙沙的风声夹着山间鸟鸣的清脆伴奏,闭眼倾听,这是大自然最动听的歌。
(摄影/Hugo)
山顶南侧有条小路,可达第二节山,二节山其实比一节山要低。
二节山有一处四方亭——怡然亭。四条石柱、绿瓦飞檐。栖身于亭内,身心便可安顿下来,听听四面山色。
(摄影/李婷)
孔子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站在怡然亭上如同站于观景台,有登临跳远之胜,意志深渊之情。
位于云龙山第二节山西麓的还有鹤归亭。此亭建于2001年,苏轼在《放鹤亭记》中有“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之句。现代著名词人柳亚子先生曾为云龙山题词:“江山无恙鹤归来”,此亭因此而得名。、
(摄影/李婷)
云龙山连绵九节,属第三节最高。著名的观景台就坐落在徐州云龙山第三节山上,俗称南天门。
观景台上,云龙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湖面水平如镜,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波光。北岸的沙滩,像黄色的花边一角。湖中的水族馆,如同一颗明珠,南湖水街的廊桥把一个个小岛连接起来……
(摄影/季广天)
来徐州,一定要爬一趟云龙山,在观景台上看一次日落。
看夕阳挥洒在云龙湖面上,随着微风泛起涟漪的美好画面;看入夜的徐州,霓虹灯光芒四射,宛若琼楼玉宇。
(摄影/李婷)
观景台距离云龙山第九节山,1600米。山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要远一些。
(摄影/李婷)
爬到第四节山,能看到云龙山索道以及不一样的观景台。
(摄影/李婷)
第四节山海拔99.2米,沿着登山步道向前进发,会经过云龙山第五节山、第六节山、第七节山。
(摄影/李婷)
喜欢爬山的人,大多勇于探索,对生活充满希望。当我们遇到困难一步步克服,哪怕道阻且长。但生活返还于我们的,不仅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还有爬到山顶到达终点的快乐,更有沿途路上的美好风景和意外收获。
(摄影/李婷)
《你好,生活》里有过这样的话:
“翻山越岭只为一场遇见,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答案就在眼泪里,也凝结在汗水里、感官和心灵。总有一样要生活在别处,你会更加坚定心中的热爱。”爬上云龙山,你会遇到不一样的精彩,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摄影/李婷)
云龙山西麓,云龙湖东畔,便是季子挂剑台。是为彰显季子诚实诚信之德而建。牌坊正面“季子挂剑台”五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书。
(摄影/李婷)
而季子挂件台就在云龙山的第八节山上。
从季子挂剑台旁有一条延伸至山上的小路,石径如蛇一般蜿蜒至山顶,顺着山路往上走,季子挂剑台逐渐从视野中消失。
取而代之的便是茫茫山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还有许多石刻。
(摄影/李婷)
从云龙山最南端的百花广场登山,是云龙山游步道全线贯通后的一个新的登山入口。
在第九节山标志处附近,一条上山的绵延小道,两旁全是杏花林。上连青山、下映碧湖,这里是与苏公塔、云龙湖的最佳合影点。
(摄影/邢展元)
此处山高坡陡,山石自然天成,形成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苏公塔就在正前方,云龙湖东湖南部以及小南湖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摄影/HUGO)
湖西岸,群山连绵,最适合观赏夕阳。夕阳余晖,断鸿声叫。此时此刻望着远方,想念着远方,那个让你断肠的人。
(摄影/HUGO)
宋元丰二年,苏轼同乡张师厚赴京殿试经过徐州,苏轼在云龙山上置酒相送并赋诗云: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从此,云龙山的杏花便名气日隆。
徜徉山间,与山林为伴,登高望远 。
体验山间的清幽与静谧,沐浴林中的清风与花香。
快哉!快哉!
「 交通指南 」
文案 | 李婷
美编 | 刘思廷
一审 | 程姗姗
二审 | 肖冰 庞聪
三审 | 卞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