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立春!
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
为立春节气。
届时,太阳沿周天划过,
将抵达黄经315度的时空。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著作《月令》中说: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
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
故谓之立也。”
这是一年的初始。
对初始的崇拜源于先民对天地的敬畏。
春秋时期,凡史官记录“正月”,
须加一个“王”字,
称为“王正月”。
这是在说,
只有圣王才能确立真正的时间,
只有圣王才能颁布正朔,
才能给予春天。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中国人对春天的观察长达数千年。
此时,虽然气候学上的春天尚未到来
但是生长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涯。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冬去春来,备耕备种
农忙也开始了。
天地以十五日为期,
五日一候,步步为营。
立春有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既来,满眼是春,
蛰居的虫子要开始活动了,
河面的鱼群在薄冰下游弋,
碎冰像是被鱼背着一样漂来漂去。
冬眠的诸位,该醒醒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中国古代的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日过节,
农历正月初一则为“元旦”。
变化始于1911年,
当时,辛亥革命把公历带到了中国,
于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成了“春节”,
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至于立春,
“你当个节气就好了”!
这位原来高高在上的“年节之王”,
从此就固守在公历2月2日到5日之间了。
有些年份,立春在春节之前;
有些年份,立春在春节过后。
有些年占了两头“春”,
有些年一个“春”都没有。
像农历癸卯兔年就是闰年,
自2023年1月22日开始,
至2024年2月9日结束。
长达384天,并拥有两个二月和两个“立春”。
三千多年来,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很重视立春节气。
惯常礼俗是,皇帝带着臣子,
浩浩荡荡去城郊迎春,左祭右拜,
念叨一番春山春牛春打六九头,
再求个风调雨顺,海晏河清。
宋代的《梦粱录》里说:
“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这件事在《东京梦华录》里,
就说得更细了一些:
“立春前一日,
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
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
往往花装栏坐,
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春日,宰执亲王百官,
皆赐金银幡胜。
入贺讫,戴归私第。”
鞭春,意为鞭打春牛,以促春耕。
春牛是宝,打坏了可怎么搞。
所以,大家索性做个假牛打打,
真牛牵过来在一旁陪着就好。
清人的岁时节令,过得更有趣。
不仅要遵制鞭春,还要鼓乐吹笙。
《帝京岁时纪胜》载:
“立春日,
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
京师除各署鞭春外,
以彩绘按图经制芒神土牛,
舁以彩亭,导以仪仗鼓吹。”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的春饼演变而来。
立春时,“富家多食春饼”。
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称:
“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也描述了这种春饼:
“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
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
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有鸡肉猪肉,还有时蔬香料,
这个“春”,咬起来实在美味。
春天,
是最动人的诗。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春色醉山翁,
酒压花梢重。
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天地在进行一场接力跑,
立春是第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