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说兔 | 走进博物馆,说说藏在文物里的兔

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发布时间:2023-01-28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容,

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

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

和象征意义的文化遗存。

1.jpg

2.jpg

萌兔闹新春,1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等全国50余家家文博机构推出的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徐州博物馆的休闲庭院开展,以文物为媒,传播兔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

3.jpg

徐州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岳凯向记者介绍了徐博馆藏的三个兔文物。

首先是第四纪更新世野兔上颌及牙化石。更新世亦称洪积世,地质年代第四纪的早期,距今约180万年至1万年,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这一化石于1980年4月出土于徐州铜山汉王大黑山,是众兔中的骨灰级兔。

4.jpg

野兔上颌及牙化石

目前已知最早的兔类化石发现于约5500万年前的蒙古境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兔的国家之一,中华先民爱兔、养兔,将兔的形象描绘在生活器物之上,使之成为中国人多彩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我国兔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兔子在中国人眼里是天降祥瑞的使者,兔形玉器、青铜器、瓷器器物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沉淀在各类与兔相关的文物遗存中。

5.jpg

馆藏于徐州博物馆的唐三彩陶兔,高11厘米、长7.7厘米、宽6.8厘米,蹲伏状,通体施低温绿彩,釉上满布冰裂纹,白胎疏松,为唐代典型器,观之温顺可爱。唐三彩制作工艺复杂,以经过精细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用含铜、铁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据悉,这枚唐三彩陶兔为墓葬出土文物,想必是墓主人的心爱之物。

唐三彩陶兔

8.jpg

四只正中印有大白兔的明代青花扇形碟,为徐州博物馆馆藏,器底有“富贵双喜”。在古代神话中,兔是嫦娥奔月时怀中的宠物,也是西王母身边捣药的瑞兽,得益于这些吉祥的寓意,兔是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素材、日用器物上的常见图案。

9.jpg

明青花兔纹扇形碟

10.jpg

徐州唯一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的非国有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中,也有关于兔的文物。馆藏最早的兔文物为一枚西周时期的玉兔,长4.7厘米、高3.2厘米、厚0.2厘米,线条简洁,没有多余装饰纹样,小巧精致。

11.jpg

西周玉兔

12.jpg

汉代人把兔子视做制作长生不老药的仙兔,兔子在桂树下用研钵来捣碎药品。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兔子的形象。圣旨博物馆展示的一幅天方地圆图汉画像石拓片中,画面左有月亮,月中有玉兔和蟾蜍,右有太阳,中有金乌鸟,中为外方内圆图案,四周刻有祥禽瑞兽(朱雀玄武)。

13.jpg

天方地圆图汉画像石拓片

14.jpg

天方地圆图汉画像石拓片局部

15.jpg

圣旨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青花兔首食盒,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20厘米,食盒的前端装饰兔首、尾端有兔尾,作为装饰使用又可以方便端取。

周庆明馆长介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清代青花兔首食盒品相上乘,美观又实用。


评论

我要点评
点赞(0)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