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徐州 · 冬 | 在徐州,冬风亦可“戏马”

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发布时间:2022-12-05

1.jpg

说到徐州,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是留下千古名篇的,爱徐州爱黄楼的苏轼?

还是想到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

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2.jpg

但在我看来,

在古彭城这篇大地写下精彩篇章的,

还有一人,

便是当时定都彭城,秋风戏马,

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美名的

楚霸王项羽。

而说到项羽,

不得不提到戏马台。

3.jpg

4.jpg

当深秋刮起一阵风,在银杏叶满目金黄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徐州的冬天已经来了。前往戏马台的林间路两旁,早就让金色染满了。

略带寒冷的微风吹过银杏叶沙沙作响,地面早就铺满了令人欣喜的颜色。

5.jpg

在喜爱美丽风光的徐州人看来,戏马台银杏的金黄实在太可爱了。在戏马台,游人与美景合照,在美景中记录着,用笑容点缀着这幅辉煌灿烂的小世界。

戏马台位于户部山山顶,旁边是民俗博物馆。

而说到戏马台的来历,据乾隆州府志中记载: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东归,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因“楚霸王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戏马台由此得名。如若是当时,以项羽的视角,站在高处,城南山下,四周开阔平坦,哪怕是千军万马,也能容得下、布得开、拉得动,操练兵马,人欢马叫,格外波澜壮阔。

10.jpg

走进戏马台,两座石狮子守护着,霸气外露,而一眼望穿整个厅堂,便可看到西楚霸王项羽的石像,听到项羽千年来的呐喊,感受到霸王本色。

11.jpg

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感念项羽威名,接踵而至登台吊古,或吟诵古人成败得失,扼腕叹息;或抒发山河依旧,人世沧桑的感概。

12.jpg

而我们来到戏马台,思绪会不知不觉的被带入到过去。正所谓睹物思人,当历史和现代凝结在一起的时候,谁都会从心里油然而生出敬重感。“楚室生春”牌匾前的两座石狮子,似乎是在守护着霸王项羽,它们是最先看透来往的人的。

13.jpg

最中间的霸王项羽,目视前方,远眺着彭城这片大地。

正值初冬,戏马台美的令人窒息,当看到那两个巨大的银杏树后,我想大部分人都只能不停的赞叹,而忘记了按下手中的快门。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已经定格在脑海,自由穿梭在银杏叶间之中。地上的叶子一层层的积累着,黄的通透,黄的令人喜爱。

轻轻漫步行走其间,感受一片一片银杏叶在脚边滑过,“偶像剧”的氛围感这不就来了吗?阵阵微风拂过,踩在铺满厚厚落叶的石砖上,风卷起脚下的叶子,又吹动树上的银杏叶再次掉落,分分钟可以拍一组美美的写真。

项羽像的左边,是鸿门宴展厅。这个历史上的故事,小说,戏剧,电影,游戏等等都有所描述,讲到这场宴会,无人不感叹。对项羽和刘邦来说,都是一次转折。

18.jpg

公元前206年,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攻入秦都咸阳,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封存秦宫中的宝器财物,约法三章,还军霸上。项羽继而西破函谷关,驻军鸿门。当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遂下令准备攻打刘邦。

19.jpg

当时,项羽兵力是刘邦的四倍之多,双方力量悬殊,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刘邦自知不敌,只好委屈求全,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出演了“鸿门宴”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项伯暗中通信,沛公屈尊赴宴;范增力主灭刘,项羽不听劝告;项庄拔剑起舞,樊哙激情闯账;张良智献玉璧,刘邦单骑脱身……

20.jpg

项羽像的右边,是项羽初显霸王雄风的巨鹿大战大厅。历史文献中介绍,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地义军不足为患,乃率部北上攻赵,围赵王于巨鹿,赵王频频求救。公元前207年冬,楚怀王派刘邦率部西取关中,而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楚军主力北上救赵。

21.jpg

而宋义却按兵不动,饮酒高会,士卒冻饥。项羽怒斩宋义,率军渡河,持三日粮,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这便是“破釜沉舟”故事的由来),与秦军决一死战。项羽军九站九胜,威震诸侯。章邯被迫投降,秦军主力被歼殆尽。巨鹿报捷,为西楚称雄奠定基础,史称巨鹿大战。

22.jpg

项羽像后面是雄风殿。雄风殿原址为台头寺,又名陀头寺,始建于东晋元熙元(公元419年),由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198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整修戏马台时,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为雄风殿。殿前两根蟠龙石柱,为台上古庙宇建筑遗存,石柱上的图案古朴生动,想象力丰富,它们考证后为我国明代以前的艺术珍品,距今约四百年以上历史。

23.jpg

走进雄风殿,雄风殿里介绍了项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几件大事,彰显项羽的霸王雄风。包括“霸王生平”、“会稽起兵”、“亡秦必楚”、“群雄逐鹿”几部分。雄风殿与项羽像遥相呼应,银杏铺满其中,似乎为霸王献上了金黄色的地毯。

24.jpg

25.jpg

雄风殿左边小门进去,便是另一个空间。进入小门后,呈现在眼前的便是精妙绝伦的风云阁。风云阁又名戏马台碑亭,是戏马台景区标志性建筑,也是户部山制高点。

26.jpg

亭内有一明代石碑,为万历十一年(1583年),徐州户部主事姜士昌所立,正面有柳城人莫与齐所书“戏马台”三字,古朴庄重,石碑背面刻有《徐州重建儒学记》

27.jpg

在建筑的红墙下,在青黄相间的树下,戏马台铺满了银杏。阳光是金黄色的,银杏也是金黄色的。戏马台的一切,都静静地享受慢时光,是对初冬岁月的回应。

被感动后的人,如果再更深一步探入戏马台,便可看到秋风戏马院三厅。在戏马堂前沿左右,正对着的左右便是“彭城大战”和“大幕天垂”,将霸王项羽的轰轰烈烈的一生概括完毕。

28.jpg

戏马堂里,展示着项羽高台戏马的场景,既是项羽居安思危、勤修武备、操练兵马、检阅部队之国防之举,也是风华正茂、称王称霸、志满意得、将士同乐的军人游戏。

关于当日戏马的盛况,张然生1987年在《重修西楚霸王戏马台记》中曾这样描述道:“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在此笼山筑台,以观将士戏马。时旌旗猎猎,马鸣萧萧,秋气凛凛,雄风浩浩。”

29.jpg

说到彭城大战,说到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说到名将,必有项羽的名字。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名,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西伐项羽。项羽听闻以后,率领三万精锐南下回援,到了中午汉军就开始崩盘了,几乎全军覆没。刘邦带着十几个人趁着沙尘暴才得以逃脱,可以说彭城之战是自刘邦起兵以来遭遇最大的一次惨败。

30.jpg

在大幕天垂厅,便是说到了项羽的闭幕。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项羽四面受敌,寡不敌众,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

31.jpg

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各路大军四十万人,将十万楚军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楚军兵少粮尽,屡战不胜。夜闻四面楚歌,军心瓦解。项羽面对虞姬,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忧。

项羽以八百精骑突破重围,辗转来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劝他渡河重整旗鼓,项羽认为当年跟随他的江东八千子弟无一生还,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最终自刎身忙,年仅31岁,结束了他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一生。

须臾间漫天银杏叶,树间、行人的肩头散落的是戏马台独有的冬日浪漫,而每当到这个时候,银杏叶的掉落,似乎是为项羽献上的。走在树下,脚下的银杏叶发出疏疏落落的声响,宁静怡然。

32.jpg

如此,项羽的故事便在纸笔间,解说员的言语间,在后人的畅谈间结束了。即便是非常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到戏马台,哪怕不看项羽,去欣赏银杏的美也是值得的。金黄的银杏像是不经意间的小确幸般,邂逅了冬日的浪漫,不虚此行。

33.jpg

评论

我要点评
点赞(1)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