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逛逛大马路

来源: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发布时间:2022-09-28

1.png

(摄影/季广天)

大马路,一头是复兴路,一头是淮海东路。

东西长约一公里,途经民主北路、黄河路、东至徐州火车站,穿梭于百年岁月芳华。

2.jpg

1909年津浦铁路通车,徐州的火车站设在城东的子房山下,为了沟通城区与火车站的交往,人来人往踩出了一条路,被称为“大马路”。

3.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路已经无法适应逐年猛增的旅客流量。

1920年,大马路整修,成为徐州城区通往东部的最宽的一条道路。

4.png

大马路桥,位于济众桥和坝子街桥之间,于1905年兴建于黄河渡口之上,为五孔石桥,徐州的一个老建筑了。

大马路桥是徐州第一条民国时期、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条马路。

5.jpg

1983年4月,还曾在桥北故黄河底,距地面8米深处发现张良墓道碑,为明朝(1539年)所立。

在这里,故黄河打了个弯,折向南去。

6.jpg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聚集着很多民工和打零工的人,或蹲或坐在马路牙子上。

7.jpg

记忆中,他们总会支一块小木板,上面用粉笔写着:瓦工水电木工油漆,疏通下水道等,无所事事时就聚在一起打牌来打发时间。

如今,在大马路桥附近依然可以看到两三聚集的工人。

8.jpg

童年和铜牛合过影的小伙伴请举手。

9.jpg

童年的记忆中,铜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每到外婆家时,总要到铜牛上拍张照片,玩上一会儿。每每在铜牛肚子下直起腰身准备拍照时,脑袋总会碰到牛肚子,疼得龇牙咧嘴。可是,永远也不长记性。

10.png

如今,桥头的镇河铜牛也渐渐成了徐州的一个地标。

很多住在大马路附近的市民,对那个红色大门、有武警战士值守的大马路消防中队大院记忆犹新。

11.jpg

大马路消防救援站始建于196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建立的首批消防中队之一。

大马路上的地铁很豪横。东边有徐州火车站乘车点,中段有民主北路站。

12.jpg

13.png

大马路最西段,矗立着双拥碑。原来双拥碑还在淮海路上。

14.png

徐州是全国第一个“双拥城”,老双拥城碑于1989年5月20日落成,是全国第一个以双拥为题材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15.jpg

提起工人文化宫,上点岁数的人都感到亲切。

成立于1949年的文化宫,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文化宫作为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几乎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过交集,也是风头浪尖上的“弄潮儿”。

16.png

△ 文化宫老照片

想念文化宫门口的烧烤小摊了,还有那儿的肉夹馍。想念上学时期,在文化宫附近租住的小屋。

17.jpg

一条大马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像重走自己的16岁。

在大马路的东口,有一幢西洋式建筑,同和裕银号,它是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

18.jpg

这座建于1932年的民国建筑,历经沧桑80多年,内部的木质扶手及楼梯保存完整。

2011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文保单位名单。

2016年,因地铁一号线施工需要,这座80多岁的老建筑整体迁移到240多米外的新址。

19.jpg

大马路上,有一个老社区叫镇河里。

20.jpg

这所医院原来叫财贸医院。

这条小巷旁,是曾经的万通公记酱园的厂址—徐州城东门外大马路镇河一街3号。这里紧靠着徐州当时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大马路,向东又通火车站,邻故黄河,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21.jpg

大马路小学,这所拥有80多年历史的小学建于1939年,当时还叫城东小学。1948年徐州解放后,更名为“大马路小学”。

22.jpg

大马路小学,承载着谁六年的时光?每周一升国旗,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学生时期,总是向往着天马游戏里的一切!你还记得吗?

23.jpg

少年时期,永远悸动而美好。窗外有风景,笔下有前途,低头去努力,抬头是未来!

24.jpg

大马路桥附近的同春池,八十年代红极一时。

穿过民主路,大马路西南侧靠近淮海路的地方,是一块三角绿地,现在叫崇文花园。

25.png

有人说,城市是有生命的,老建筑是城市的记忆。

还记得大马路东头的白云大厦吗?曾经,“谁能在白云大厦上班,说出去都是一件很牛的事。

2015年,为给地铁一号线让道,这座陪伴了徐州人三十多年的地标性建筑被拆除!

26.png

“买羽绒到白云”这句商业口号成了老徐州人永恒的回忆。

东风电影院紧挨着白云大厦,解放前叫民众戏院。1965年更名为东风电影院,1973年,扩建后改为东风电影院。

昔日的老电影院你还记得多少?

往西是一座叫“宏达宾馆”,为了支持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宏达宾馆已经被拆除。

这间始建于1953年的宾馆曾是当年市委市政府唯一的外交饭店。

27.jpg

△ 人民商场老照片

在大马路穿过文化路,就是人民商场。人民商场1971年开业,六、七十年代的人,更习惯称它为“八一大楼”。

28.jpg

△ 人民商场老照片

随着城市的发展,2007年,这里成了万虹桥电子市场。

这可是一个宝藏地界,在这里总能买到你想要的电子产品。有没有小伙伴在这里买过手机?

29.jpg

这儿曾经是徐州鼓楼医院,现在变成了鼓楼国资新立财富广场。

30.jpg

过往的人事物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从寻觅。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几代人的回忆!

31.png

大马路不仅承载着徐州城东的记忆,还记载着初识味蕾的记忆。

32.jpg

大马路东段的这家新疆饭店,应该是徐州市最早的一家新疆人开的饭店了吧。

它开启了多少人的新疆美味之旅?

33.jpg

上学那会儿,就已经有这家店了。彼时,这家店还叫“老船长泡芙”,是那个年代里徐州最好吃的泡芙了。

祥海砂锅居,徐州砂锅王牌。

(摄影/刘晶)

二十年的老味道,记载着徐州人的砂锅和“干煸”岁月。一道干煸乌鸡,再来一道干煸八带鱼,看着满盘的红辣椒,跟随着味蕾回忆起了童年时光。

千余米的大马路,浓缩了百年岁月。有多少故事留在了大马路?

(图片来源 小红书/李玥霏就是小毛)

喜欢的日子和喜欢的人,是不是都留在了大马路?

大马路除了历史,还有未来。这些年里,它始终和城市一起默默长大。

城市、人、时间...散落在不同坐标的光点。经历消融、重组、发展...周而复始。再陪大马路走一段吧,慢一点也没关系。毕竟下次见面,又是全新的存在了。


评论

我要点评
点赞(0)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