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街,大而不同!

来源: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发布时间:2022-09-21


大同街的名字,始于1927年,

取“天下大同”之意。

曾是徐州最繁华的路人面对,有“小上海之称”。

在近代文学最著名的散文《背影》中,

朱自清离徐回老家,他父亲前去送行时

便是从大同街离开。

3.jpg

(摄影/李婷)

大同街的钟鼓楼、中山堂,

经风雨几十年依然屹立。

人民舞台,也是徐州有名的大剧场。

大同街的老字号,让人眼花缭乱。

大同街链接的条条老巷,解锁另一面徐州。

4.jpg

(摄影/李婷)

(摄影/季广天)

这条清咸丰年间遗留下来的古街道,长500米,东西两头连接着彭城路与淮海路。

7.jpg

(摄影/李婷)

彼时的大同街又叫东门大街、察院街,因为街东端紧靠着徐州古城东门。

察院是徐州四乡童生乡试的地方,宋代苏轼就举行过这样的考试,科举考试的察院就在东门大街中段,中山堂电影院地块便是察院曾经的一部分。

8.jpg

(摄影/李婷)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察院街改称大同街,取“天下大同”的意思。1930年,大同街铺设了简易的柏油路面,这是徐州城出现的第一条柏油路面。

1923年出版的《徐州游览指南》中,宝成银楼的广告上注明地点仍然是“徐州东门大街”。

1928年,北伐军占领徐州后,为庆祝胜利,期望“世界大同”,东门大街便改称大同街。

1934年出版的《徐州游览指南》书内,地名对照:“旧时名称东门大街,现今名称大同街”。

2005年2月,旧城区改造中,人们在大同街工地内发现一块明代石碑。根据碑文内容,考古人员推断,大同街遗址应为明代军事要地——徐州卫所。

9.jpg

(摄影/李婷)

钟鼓楼位于大同街街心位置,大同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最著名的历史建筑莫过于这座楼了。

10.png

⇧ 1939年 钟鼓楼——徐州城第一高楼

钟鼓楼建于1931年冬,这是一座混合结构的五层方塔形建筑,楼高约20米。楼上有钟,有专人维护,逢整点响遍方圆百里。

11.jpg

(摄影/李婷)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写到的“与父亲一同从徐州回家奔丧”,便是从大同街离开的。

12.png

2011年,钟鼓楼重新修缮,钟鼓楼的内部依然保持着原有面貌。在钟鼓楼的最顶层,钟庭内悬挂着新的铸铁大钟。钟面上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字。

13.png

时代变迁,浑厚的钟于深沉的鼓逐渐沉寂、静谧,人们的生息劳作也不再以此为度。

14.jpg

(摄影/李婷)

钟鼓楼用无数次的晨钟暮鼓,见证了徐州历史的恢弘。

与大同街隔街相望的便是花园饭店。1916年,苏州籍英美烟草商人吴继宏出资两万银元,从上海请来建筑师,仿照当时最时兴的德式别墅样式,兴建了花园饭店。

15.jpg

在此后的一百年间,花园饭店亲历了张勋密谋复辟、徐州会议冯蒋结盟。李宗仁以花园饭店为行辕司令部,指挥对日军的“台儿庄会战”,郁达夫、范长江作为战地记者在此采访。

入住饭店的名人不计其数、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军事调停三人小组、蒋介石、蒋纬国父子……花园饭店的百年历史,桩桩件件影响深远。

16.jpg

(摄影/李婷)

1949年4月,徐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花园饭店。之后,花园饭店又接待了朱德、陈毅、刘伯承、栗裕等中共高级将领。花园饭店再次引起国人的注目。

17.jpg

(摄影/李婷)

1951年,花园饭店成为徐州市政府第一招待所。

花园饭店自建成,就不断经历着中国近现代的变化。从军阀到革命,从一次战争到另一次战争,历史断更迭,座饭店却以她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见证着大时代的变化。

18.jpg

(摄影/李婷)

19.jpg

中山堂原名“公会堂”,始建于1942年。在徐州解放初期,这里是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

20.jpg

(图片/薛利平)

1949年9月26日至30日,徐州市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在中山堂召开。

为了更好地烘托氛围,中山堂工作人员采来松枝将门楼装饰一新,松枝上有颗硕大的五角星,门楼悬挂着“徐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横幅,过道两侧方柱上悬挂标语“把群众的意见集中到政府来”“把大会的决议带到群众中去”。

21.jpg

(图片/薛利平)

中山堂的会议功能一直到1958年徐州会堂建成使用后才有所弱化,娱乐功能逐步加强。那时的电影放映、戏剧上演很注重思想教育性,观众非常热衷在中山堂观影听戏。

22.jpg

(摄影/李婷)

1985年春节,中山堂重建开业。这里也成了当时徐州城最时髦的地方之一,歌舞厅、咖啡厅、喇叭裤和大波浪...

23.jpg

(摄影/李婷)

老牌剧场人民舞台。

24.jpg

(摄影/李婷)

彭城饭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80年代初,全国性的交流供货会在徐州频繁召开,彭城饭店是重要的贵宾接待单位。那时候的彭城饭店,是徐州市中心的最高建筑。

25.jpg

(摄影/李婷)

2015年,重新装修后的彭城饭店,将淮海路与彭城路交叉处的大唐入口移至院内,入口设在大同街99号。

2021年,彭城饭店被评为“徐州老字号”。

26.jpg

(摄影/李婷)

大同街上青年小区,有着独特、复古的连廊设计。

27.jpg

(摄影/李婷)

“供销大厦”,是徐州老字号的购物商场了。

28.jpg

(摄影/李婷)

2019年,中央商场百大广场从中山南路1号搬迁至大同街125号。

29.jpg

(摄影/李婷)

上世纪90年代,它是徐州人的“百货大楼”,是徐州最早的零售百货商店,有着70年的悠久历史。那时,百货大楼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逛街胜地。

光阴似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繁荣起来,大同街默默守在一城之中,迎来送往。

(摄影/李婷)

大同街最东侧,便是这条后井涯。这条不足一公里的老巷子,记载着徐州老城的记忆。

后井涯西侧是公园巷小学,出了巷口是青年路,对面便是开明街。行走在这条被高楼大厦包围的老街巷,时间似乎都慢了下来。

32.jpg

(摄影/李婷)

钟鼓楼再往北,是“文学巷”。这儿早先是察院学子应试的地方,察院周围便成了学子租赁居住、就餐休息的密集处,饭店应运而生,便得名“文学巷”。

最早的文学巷,还是一条长长的巷子,南起大同街,北接河清路。1941年开辟启明路(今淮海路)时,把中间大部分冲掉了,仅剩下中山堂西侧的建筑。

九十年代的文学巷,有着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休闲服饰专卖店。逛街累了便在巷子里的地摊儿点上一份铁板鱿鱼,再来一碗凉皮,吃饱喝足继续逛街。

33.jpg

(摄影/李婷)

大巷口在文学巷对面,从老同昌茶叶往北走便到了青年路。这条巷子与小井涯巷、丁字巷等相通,曾经的三珍斋旧址就在这个巷子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同街两旁的霓虹灯闪耀着五彩光芒。

34.jpg

(摄影/李婷)

大同巷位于供销穿戴城的西侧,一条窄窄的巷子,直通淮海路。

在这生活的老一辈人,更习惯叫这里“祠堂巷”。和大同街路北的文学巷一样,原本也是一条长长的巷子,1941年被开路冲断后,仅剩余下的这200多米长的部分。

35.jpg

(摄影/李婷)

大同街里的老街巷不容小觑,在那个年代,这些老街巷互相贯通,也是周围人们通向东门大街的捷径。它们不光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更见证着大同街的沧桑变化。

36.png

上个世纪的大同街,是徐州著名的商业街,老字号林立。

大同街上的美食也“包罗万象”,保留了老徐州的味蕾记忆。

37.jpg

(摄影/李婷)

三珍斋可是从馄饨挑子中起家的。

在三珍斋的门头上就可以看到“百年珍情 1929”,馄饨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浓郁的汤底,满嘴都是鲜味儿。

38.jpg

(摄影/李婷)

老同昌茶庄始建于1927年,是一家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老字号茶叶专业公司,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

1938年,同昌茶庄被日军轰炸为一堆瓦砾。第二年,二掌柜马蕃周与几个老店员商量之后,决定在残余的两间伙房里恢复营业,更名为“老同昌茶庄”。

39.jpg

(摄影/李婷)

羊角蜜、三刀、麻片...不管什么时候去,店里都是香气扑鼻。

40.jpg

(摄影/李婷)

这家店创立于清朝末年,是清真食品。这么多年去了,泰康清真食品的味道从不曾改变,还是记忆中的美味。

(摄影/李婷)

除了老字号,大同街里有很多网红美食。

43.jpg

(摄影/李婷)

阿喆米线在徐州的米线江湖中必须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真所谓扛把子般的存在!

从大同街穿到文学巷,便能找到阿喆米线的分店。虽然客流量不及云龙湖店,可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美味。烫熟的米线浇上高汤,撒上葱花、香菜,再来一勺阿喆家独有的辣椒酱,最后再称重放入自家卤的牛肉,真是一绝!

44.jpg

(摄影/李婷)

老街巷里最不缺少的就是老味儿美食!这是一家夫妻店,店老板老张负责掌勺,妻子负责后勤事宜。

(图片来源 小红书/行摄匆匆)

店老板老张做过几年大席,味道颇受好评。老张最得意的就是爆炒腰花和瓦块鱼了。改过刀的腰子,切成片,再搭配上青椒、洋葱、木耳,最后在老张熟练的颠勺即刚好的火候中出国,可口脆嫩。

47.png

(图片来源 小红书/章鱼酱汤圆)

同记小吃是徐州“最任性”的一家店了!

同事听说要拍大同街,力荐了同记小吃。随后说:“老板开店看心情,晚上8、9点才开门,想吃小吃,不排一小时的队都吃不上。”小吃的品种很多,素菜和鸭货!基本上你爱吃的,他们家都有。

48.jpg

(摄影/李婷)

大巷口的美食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卷饼、把子肉、小锅菜、板面...总有一个是你钟意的选项。

季节轮回更替,在波光云影的映衬下,大同街就像徐州城的一面多棱镜,反映出了各个时代特有的灿烂与黯淡。街头至巷尾,历史、城市、故事...飘飘漾漾。


评论

我要点评
点赞(1)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