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山上,余家大院的故事你听过吗?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
户部山,历史上人文荟萃,遗存众多。
户部山上的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
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
是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古民居历经变迁,至今保留下来 10 处院落,
已经修复的有崔家大院、余家大院、
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等院落,
每一片青瓦灰砖都是历史的记忆。
从明末至民初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书香门第。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户部山古民居里院院相通、规模宏大的余家大院坐落在户部山的东南方,它是户部山明清古民居五院连通的第一个大院,也是户部山东部唯一坐北朝南的院落。
清康熙年间,徽商余氏三兄弟买下了户部分司旧衙署,改造成民居,俗称“余家大院。”
庭院深深,藏着余家大院的悠悠历史。
康熙末年,安徽歙县余家茶商不甘茶农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于是沿着“京庄茶路”北上徐州,开设茶行。
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余家日积月累之下,生意经营渐盛。
从大院三处院落即可窥见余家那份富甲一方的辉煌。院落众多,井井有条。
余家大院以中间大老太爷这个院子为中轴线,以此向南、向北扩充两个院子,分别为东院和西院,每一个院子又分为三进式的院落,整个院落形成了一个与九宫格相似的纷繁布局。
西院,是余家三老爷的居所。是很规整的三进式院落。
徽商素有“贾而好儒”的传统,鼎盛时期,余家依然留在徐州,虽以商致富,却以医术治人,以书传家。余家第六代,便开始开设医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因着余家人广积善德,故而堂号为“积善堂”。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这幅被余家人经年不变地贴在门上的春联,便是余家人对自己家族的评价。
余家大院的兴建倾注了余家四代人的心血,兴建过程长达百余年。院落似分而合,家族疏而不离。
艳阳下,浮光里,青砖灰瓦间,
皆透着徐州千年文脉的神韵。